聯絡我們

恩慈是行動

年份: 2013

作者: 周翠梅(播道醫院院牧)

「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出三十三19)

彌迦先知向神的子民講出神對他們的要求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這裏的「好憐憫」是樂於助人,向人施予的心腸,以仁慈及憐恤幫助有需要的人。就像舊約的出埃及記第二章及第三章的神:「神聽見他們的哀聲」,「…所受的困苦,我…看見…哀聲…我聽見…」,「我下來是要救他們」;新約耶穌提及的撒瑪利亞人對受了傷的人所作的行動,便是恩慈的具體表現,充滿着愛。因為神是充滿恩慈的神,我們要效法祂,將經驗過的恩慈與人分享,實踐神的教導。因此,恩慈不是一個理論,而是行動,向人顯出愛。

恩慈在我生命中的影響

我讀小學時,看到信主的老師們有恩慈的行為,他們甘願放很多時間,關心及疼愛我們這群小孩子,當時,我對自己說,我不認識耶穌是誰,但老師的愛很真實,我感受到。他們對我說:「這是神的關愛」。我也希望像他們一樣,就這樣,我便相信了耶穌。在信仰路上更多經歷主,更感受祂的憐憫與恩典是何等真實及奇妙,像我這樣一個沒有自信、對情緒完全不懂的人,竟能作傳道人,甚至可作醫院院牧,被信任,進入病人的生命中,體會他們的處境,若非自己先得神的恩慈,又怎能有這奇蹟呢?

恩慈在醫院的呈現

病人身體不適,到醫院來尋求治病,很多人以為自己已預備好面對一切。誰知他們忽略了或不以為意的是心靈上的不穩定。因此,當進入醫院後,發現日常自己控制和習慣的生活方式、要作的事,再不能由自己操控;也不知何時作檢查,檢查後要卧床休息…,手術、檢查的過程是否有危險?萬一報告是不好的,那怎麼辦?親人會怎樣呢?未來會如何?一切只有等待。不安、無奈、無助及焦慮的情緒即湧現,大多數人對這些情緒感到陌生及害怕,幸而,「全人醫治,全人關懷」這重點現在已被醫療界認同及重視。病人住院期間,身體固然得醫護人員照顧,院牧和義工的出現就是回應病人心靈的需要。探望手術前的病人,是院牧每天優先的工作,我常問手術前的病人:「昨夜睡得怎樣?」大多的回應是:「睡不寧,輾轉反側,凌亂。」真的,等待的心情實難以言喻、難以形容,不是擔心,卻是無奈,經過院牧或義工的關懷後,可減輕病人的負面情緒。病人說:「想不到,不認識的人竟願意花時間在自己身上,聽自己訴苦,感覺很好。」他們感受到的是一份被聆聽、尊重,滲着溫暖的愛的關懷。過程中,耶穌所說的平安,透過院牧和義工們,已不經意地賜予有需要的病人。基督徒作為神的福音使者,這是榮譽的職份。聖經的提醒:「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傳道人其實很有福氣,從神領受特權,有較多機會聽到、見到和感受到人生命中的種種境況,然而,傳道人也因此有更多見證上帝恩典的時機。有病人向我說:「這些話我從來沒有向人說過」。我曾探望一位病人,因過去在信仰上有不好的經歷,使他對基督教信仰變得更小心。當被醫生確診患癌症時,他感覺竟是異常平靜,原來當時他的生命剛處於谷底,他早已萌生放棄生命的想法。因此,癌症惡耗,對他只是等候死亡,倒有釋然的感覺,當神的恩慈透過院牧給了他,使他重振生命。重生後的他,看見世界的美,感受到周遭人給他的恩慈。臉上的憂愁,換上了笑容,更願意向人訴說神的恩慈。

我發現上帝也常用醫院這個場所呈現祂恩慈,常聽見病人說,為他們作檢查、抽血、量血壓、打針、甚至清潔的職員等,也為他們打氣。「不用怕,總會好過來的」、「你的精神比昨天好了很多,好快好番啦。」、「我見過很多比你嚴重的病人,都可以好番,你不用擔心。」「為了讓醫生更能掌握你的情況,我們要為你做些檢查,可能會有些令你不舒服,但只要你出聲,我們可隨時停,不用急,最重要是讓你安心。」「見到你今日可以落地行,真替你高興,加油呀,你會好快好番架。」這些話進入不安的人心內,真的很窩心、溫暖,其實,病人心靈需要的就是這麼簡單的話,「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七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