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溫柔

年份: 2014

作者: 麥文本

甚麼是「溫柔」?  

        「溫柔敦厚」是一種美德和修養,然而當我們聽到「溫柔」這兩個字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聯想到:

-「性格懦弱」;
-「憂柔寡斷」;和
-「容易被人欺侮」的一些負面形象。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卻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五5)究竟「溫柔」的人如何「承受地土」?而所「承受」的,是甚麼「地土」呢?

        在當日,難道耶穌教訓以色列人,「溫柔的人將會推翻羅馬的政權」?而今天,就是激勵我們,「溫柔的人將會事業有成並擁有物業」?

        實在「溫柔」是「謙卑地控制能力」,「勝不驕,敗不餒」,像「被馴服的駿馬」和「儲水庫的存水」,擁有巨大的潛能,等待適當的時候,才發揮所長,目的是「榮神益人」

 

態度和表達方式

        同樣一個意念與想法,可以用「溫柔謙卑」和「怒氣衝天」的不同表達方式:

  • 「溫柔謙卑」——反映內心平和與冷靜,憑着愛心、誠懇、原則、理性、道德高地和聖經原則,可以改變人心;
  • 「怒氣衝天」——反映內心急躁與武斷,並不能加添理據和說服力,可能只會產生負面印象與抗拒感。

        所以無論家庭、工作崗位或者教會的問題,都適宜首先「平心靜氣」地去「了解」→「查證」→「溝通」,而不是「忿忿不平」地立即去「譴責」

 

「溫柔」的典範  

        聖經記載了兩個「溫柔」的典範,舊約是摩西,而新約是耶穌;他們都出身卑微,被神抬舉至高位,如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三章12節說:「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在舊約,民數記十二章1-16節形容說:「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然而他的姊姊米利暗和哥哥亞倫因為摩西娶了一個的古實女子為妻,便毀謗他,說他們可以取代摩西的地位;於是神向他們三人顯現,斥責和懲戒米利暗與亞倫。

        在事件中, 摩西不發一言,而神為他申冤和懲治散佈毀謗的兄姊。

        另一方面, 「極其謙和」的摩西也發「義怒」——當神在西乃山上頒發十誡給摩西的時候,以色列人卻在山下敬拜金牛犢;他便發怒,把兩塊法版扔在山下摔碎,又將以色列人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下,隨後殺死了三千人。(出三十二15-35)

        此外,因為以色列民在曠野埋怨沒有水喝,後悔離開了埃及,於是神命令摩西和亞倫召集百姓,「吩咐」磐石發出水來,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然而摩西卻忿怒地用杖「擊打」磐石兩次,結果水從磐石流了出來,解決了水荒的問題,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完全順從神,亦沒有在以色列人眼前尊神為聖,所以神懲罰他們不能進入應許地。(民二十2-13)

        可見「極其謙和」的摩西,因為一次缺乏「溫柔」,「部份服從」神的命令,而不是「完全順服」,便喪失了踏足迦南的美夢。

 

耶穌的「溫柔」       

        在新約,主耶穌曾經教導門徒說:「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9);祂言行一致地示範:

  • 開始傳道時,耶穌在成長的地方,即是拿撒勒城的會堂裏,閱讀以賽亞書,然而祂卻被藐視和唾棄,民眾怒氣滿胸,把祂攆出城外,並且要推祂下山崖,但祂淡然從他們中間直行離開(路四16-30);
  • 當祂呼召拿但業為門徒的時候,拿但業批評祂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東西嗎?」然而耶穌沒有惱怒,祂對拿但業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而收納了他(約一43-51);
  • 祂成名之後,去到撒馬利亞,向一個以色列人鄙視的撒馬利亞群體,其中一個甚至被族群排斥的婦人,單獨傳講福音(約四1-26);
  • 在撒馬利亞的一個村莊,當地的人並不接待祂,門徒雅各和約翰建議效法以利亞,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村民,然而祂教訓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然後就頭也不回,往別的村莊去了(路九51-56);
  • 祂為門徒,包括出賣祂的猷大洗腳,教訓他們要互相謙卑服侍:「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十三1-20);
  • 當祂被捕的時候,彼得拔出一把刀,向大祭司的僕人砍斬,削掉他的右耳,祂卻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約十八10-11)然後祂摸那僕人的耳朵,把他醫治好(約十八10-11);
  • 面對被賣、拘捕、誣告、審訊、鞭打、嘲笑、戲弄和被釘,祂只是默默地為所有的罪人祈禱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34),求神寬恕他們;
  • 祂復活之後,雖然多次向門徒和眾婦女顯現,然而門徒仍然躲藏在一間關上門的房子裏,後來甚至回家重操故業打魚,可是祂沒有離棄他們,去到海邊再一次呼召他們;尤其是對不認主的彼得,三次詢問他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然後提醒他:「你餵養我的小羊。」(約二十一15-19 )。

        「柔和謙卑」的耶穌也曾發「義怒」——當祂進了聖殿的時候,看見殿裏有做買賣的活動,祂便推倒兌換銀錢商人的桌子和賣鴿子小販的凳子,潔淨神的殿。與摩西一樣,祂為神的尊嚴和國度發「義怒」;與摩西不一樣,祂不會為個人的榮辱而發怒。

        信徒能否將這兩個情況分別出來呢?當我們在家庭、工作崗位或者教會遭受誤解、指控、責備和壓力的時候,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否分辨甚麼是「神的事情」?甚麼是「自己的個人問題」呢?是否願意「溫柔」地接受批判、意見和建議呢?

        本質上,耶穌與摩西都是「柔和謙卑」的人,言語、行為和表現亦一樣,然而沒有人會認為他們「性格懦弱」、「憂柔寡斷」或者「容易被人欺侮」;所以信徒儘管放心,無需擔心「溫柔」的處事方式、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

        「地土」並不是指現時世上的業權,更不是成就、財富、名譽、權力和地位;而是天國的福份,因為當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將會與祂一同掌權:

  •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祂,祂也必不認我們」(提後二12);
  • 「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嗎?若世界為你們所審,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最小的事嗎?」(林前六2);
  • 「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詩三十七11);
  • 「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1-13)。

 

當我說我是一個基督徒的時候

        當信徒凡事「溫柔」地順服神的主權安排和接納弟兄姊妹時,他們便「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 當我說我是一個基督徒的時候,我並不是說我是一個未曾犯過罪的人,我也並非說我是一個將來不會犯罪的人;我只是心存謙卑地說,我是一個罪人;然而藉着主耶穌寶血的救贖,我成為了一個蒙赦免的人!
  • 當我說我是一個基督徒的時候,我並不是說我甚麼都知道,我也並非說我甚麼都不害怕;我只是心存謙卑地說,我是一個蒙憐憫的人;我只知道,神掌管一切,藉着神,我甚麼都不害怕!
  • 當我說我是一個基督徒的時候,我並不是說我會成功,萬事亨通,我也並非說我不會傷心和難過;我只是心存謙卑地說,我是一個蒙恩的人;我只知道,神會帶領着我,無論任何得失,我的心裏都有平安和喜樂!
  • 當我說我是一個基督徒的時候,我並不是說我是完美,擁有一切,我也並非說我沒有缺陷;我只是心存謙卑地說,我是一個蒙福的人,我只知道,神會供給我的需要,祂的恩典,永遠都足夠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