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韓」流襲港?

年份: 2010前

作者: 郭文池

韓國長篇電視劇「大長今」驚人的收視率,打破了香港電視史上連續劇的所有記錄,令港人對韓劇刮目相看。事實上,近幾年,南韓對亞洲,以致全球的影響,又豈止於電視劇集,這還包括了食品、衣履、傢俱、音樂文化等,難怪有些電台節目也取名為「韓流襲港」,專門討論韓國大眾文化對香港的影響。

對基督徒而言,韓國對我們的影響,莫過於韓國教會的屬靈神學對全球信徒的影響。早在七十年代,由韓國學園傳道會推動的「福音大爆炸」給我們看到教會倚靠 神領人歸主的決心及驚人的果效;韓國教會的「刻苦」祈禱生活,更是我們學習的重點;韓國教會的急速增長,全球最大的教會就有七間在韓國;韓國教會致力推動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差傳事工,更看到韓國教會無私傳道的決心。難怪有人說:回教徒的聖地是麥加、天主教徒的聖地是梵帝岡、而近代基督徒的朝聖地是南韓。

在眾多南韓教會領袖當中,最具影響力的要算是趙鏞基博士了。趙鏞基博士於一九五八年起在南韓傳道,他所牧養的汝矣島純福音中央教會,現今會眾超過七十五萬人,是全球最大的教會。他的影響力超越了韓國,他到世界各地領會,最近五月份也曾到香港政府大球場主持聚會,而他所寫的書也翻譯成各種文字,受到各地信徒的喜愛,其中也有好幾本已翻譯成中文,在香港各大基督教書室有售。

 

本文嘗試從聖經的角度分析趙博士影響全球的神學理論,但讀者在看以下分析之前,請先留意以下事情:

1.要評論一位這樣德高望重的人,老實說,是一件苦差。因為趙博士不單在南韓深受信徒愛戴,而且在華人教會當中也有很多追隨者,所以,當有任何議論趙博士時,一定會受到支持者的特別關注。筆者嘗試盡量用客觀角度分析趙博士的神學論點。

2.筆者盡量參閱趙博士的作品,以致能做到客觀公正的分析;但由於筆者不懂韓文,就只能從已翻譯的中文書中作為本文討論的根據。

3.趙博士書內所舉證的例子,包括那些「神蹟奇事」,筆者基本上都假設這些事件是真實的,並且正如書中所記的過程發生,因為若果不相信這些事例的真實性,根本就沒有討論的基礎;若假設趙博士的事例是虛構的,那根本沒有討論趙博士神學論據的必要了。

 

以下是筆者在閱讀趙博士的著作後的回應,首先是筆者從這次閱讀中的得著,跟著是一些分析及評論。

一.趙鏞基博士帶給筆者的啟迪
趙博士打從開始傳道的時候,就非常刻苦的辛勤工作,一如其他韓國教會領袖,他非常著重祈禱的生活。他直接了當地指出,今天傳道人因太忙碌而忽略了個人祈禱的操練是錯誤的,傳道人每天應最少要有一小時的祈禱時間等。筆者對這些提醒有很大的認同,也會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祈禱生活。對趙博士熱切地追求過屬靈生活,筆者是非常認同的。

另外,當趙博士面對牧會種種0的挑戰時,特別是在他帶領會眾在千辛萬苦中建堂過程,更使筆者感動,願意成為個人的學習對象。

 

二.趙博士的神學重點及筆者的回應
趙鏞基博士是神召會的牧師。從他的著作中,不難看出他是一位認真、虔誠、追求認識 神的傳道人;他也是一位滿有創意,好學不倦的人。在這篇短文中,筆者特別提出三個趙博士比較突出的神學理論,然後作出評論,盼望讀者能在學習韓國教會的屬靈操練的同時,能夠分辨那些是出於聖經的教導,又有那些是偏離了聖經真理的學說。

1.趙的釋經
在有限的閱讀中,筆者認為趙博士基本是一位很忠於聖經的牧者,但趙在建構很多重要的神學及牧會理念時,諸如:他提倡「五重福音」--即重生的福音、聖靈充滿的福音、醫治的福音、祝福的福音、再來的福音;或是「三重祝福」──即靈魂興盛的祝福、凡事興盛的祝福、身體健壯的祝福等,往往沒有很實在的聖經及神學的基礎。在這短文內,筆者舉以下一個例子加以說明趙的釋經手法:

趙在他的著作中,提倡「邁向豐盛生命的七步驟」,這七個步驟就是:(註1)[1]

1.等待指引你的光;
2.仰望天國,相信神蹟;
3.制訂明確的計畫;
4.太陽、月亮和星星普照大地[即要有智慧行事];
5.心中富足;
6.作一個十足的樂觀者;
7.禱告直到心中有平安。

究竟邁向豐盛生命是否就是這七個步驟,在這裡暫且不表,但筆者要指出,這七個步驟肯定不是從應有釋經功夫得出來的結論。趙得出這七個步驟是基於創世記第一章 神七日創造天地的過程,但七日創造的經過可以被理解為七個豐盛生命的步驟嗎?趙一個較明顯的釋經問題是出現在他解釋第四天的創造時,他說:

「在創造的第四天, 神造了太陽、月亮和星星。你可知道, 神同樣在你心中創造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嗎?在我們的心中,智慧就是太陽;情感則是月亮;那些幫助我們擺脫困境的聰明才智,就是星星。」(註2)[2]

這樣的解釋,顯然是先有自己的神學理念,然後才曲解經文的原意來支持自己的論點是出於聖經。

也許讀者會提出,就算以上的分析是對的,若果趙所提出的七個邁向豐盛生命的步驟是對人有幫助的,這又有何妨呢?但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我們的信仰是建基在聖經這本書之上,若果這麼重要的成聖原則,不是建立在聖經之上,那麼我們很容易走上偏差之路,我們個人的理念成為教會的主導,而聖經則成為我們要完成自己理念的工具,這會是倒果為因,很容易走上偏差的路。

 

2.趙對身體康健及物質財富的神學立場
趙的神學是傳統的靈恩派神學思想。他多處指出,一個完整的福音應包括了病得醫治及物質豐盛的生活。(註3)[3]趙說:

「因此,當聖靈進入我們裡面時,我們就能經歷屬天的醫治。雖然聖靈進入我們裡面時,我們可以被祂醫治,但如果我們背棄基督再度偏行己路,聖靈就會離去而使我們再次遭受病痛之苦。」(註4)[4]

「在聖經中沒有任何一節經文提到,基督徒必須過著物質缺乏或失敗抑鬱的生活。聖經的應許包含了你全部的需要。」(註5)[5]

我們當然同意身體健康及物質豐富是 神的恩典,但同時我們知道苦難,包括身體的疾病,也可以是 神化裝的祝福。主耶穌清楚地對門徒說:我們信徒「在世上有苦難」,基督徒真正的福氣,不是 神答允我們在世上沒有外在的苦難,而是在苦難中主耶穌應許我們會有內在的平安(約十六33),這才是 神給我們的祝福。保羅對著一班在路司得城剛信主的信徒說:「我們進入 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註6)[6](徒十四22)使徒約翰在拔摩海島上說,無論是使徒自己,或七教會的信徒,都是「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啟一9)的人。對中國很多信徒而言,苦難本是我們基督徒信仰的一部份,安舒的生活,是 神格外的恩典。

從聖經中我們看到 神醫治很多有病的人,同時也看到有人因不順服 神犯罪而引致身體上的疾病,但若因此而下一個結論,以為一個被 神祝福的人就不會生病,那就是另一個斷章取義的釋經例子。約伯從腳掌到頭頂長滿了毒瘡,不單不是因為他犯了罪,在苦難及疾病纏身的時候,聖經說:「在這一切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伯二10)那位忠心作基督工人,不顧性命的以巴弗提,曾病到幾乎要死,明顯地不是因為他犯了罪離棄聖靈而引致生病,而是因為辛勤服侍保羅而患病(腓二25-30)。保羅自己更對加拉太的教會明明的說:「你們知道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加四13)試想,若趙的理論是對的,就是生病是因為犯罪而離棄了主耶穌,保羅能否說福音傳到加拉太的地方是因為他生病──即福音的傳揚是因為保羅犯罪離開主的結果呢?明顯地,這樣以為患病是因為犯罪的結果,是過份簡化聖經在這方面的教導,最終會誤導信徒將基督的真理,變作如同中國民間習俗的迷信。

 

3.趙對話語創造力的迷執
在趙鏞基博士的神學思想中,有一點是比較特別的,就是他認為 神的作為是透過先在祂所揀選的人之思想中產生一個意念,然後這位屬於主的人憑信心用言語把這個信息宣告出來。在這個理論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商榷的地方,但其中最特別的地方,是趙對「話語創造力」的迷執。他說:

「請記住,基督依靠你以及你的話語來帶出祂的同在。這位駕御你舌頭之上的耶穌,你將如何對待祂?你要釋放祂,使別人蒙福嗎?或者,你將用無語的舌頭和緊閉的口,把祂關鎖起來?」(註7)[7]

聖經當中,包括由 神創造之工,一直到啟示錄,記載了很多有關 神說話後,就有奇妙神蹟奇事發生的事例,但若因此而建立出一套所謂「話語的創造力」,那就是錯了。用信心宣告 神的作為,可以是 神使用的方法,但同樣地, 神也可以在無聲之中施展祂的奇事,我們更不會因為「無語的舌頭和緊閉的口」,就把 神的作為關鎖;因為哈拿心中默禱,「只動嘴唇,不出聲」的祈禱,卻得到 神的垂聽(撒上一12-20);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婦人,用信心觸摸主耶穌的衣裳,雖然她沒有出聲,主耶穌在那時也沒有任何的宣告,但聖經說:「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她便覺得身上的災病好了。」(可五29;有相似的例子,請參看可六:53-56)在初期教會, 神大大的使用使徒,以致很多人歸主,聖經說:「甚至有人將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過來的時候,或者得他的影兒照在甚麼人身上……全都得了醫治。」(徒五15-16)保羅在未認識主前不單沒有用言語尋求 神,反而用「口吐威嚇兇殺的話」(徒九1),但就在這個時候,主偉大的作為臨到他身上,在大馬色路上向他顯現,叫他的生命完全的改過來。

說話的基本用意本是為了溝通,公開的宣告更是一種見證,所以在 神的作為時,我們用說話溝通或宣告,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若執迷說話本身就有一種神秘力量,甚至以為若不說出來,就沒有 神的作為,那就是一種對聖經、對神學的偏差。

 

結論:

        筆者再次表明,我們在香港作傳道的,實在有很多方面向韓國教會、向趙鏞基博士學習,但我們也不應一窩蜂地向韓國朝聖,我們信仰的絕對的根據是聖經,其他相對的理論及經驗,我們應謹慎分辨;而作為傳道領袖的,就更應慎思明辨地帶領群羊過一個忠於聖經的屬靈生活。



[1] 趙鏞基,鄭瀟紅譯,<<信心的能量>>(台北:以琳書房,2004),頁68-88。

[2] 同上,頁79。

[3] 也許趙不是完全否定苦難的價值,因為趙也曾指出若苦難使我們或其他人的靈命有好處,他說:「如果我們看見苦難帶來比醫治更多的救贖,那麼,就不要請求解救,而求上帝賜與堅忍力量。」[趙鏞基,任炎林譯,<<第四度空間>>(台北:學園傳道會,2005),頁85。

[4] 趙鏞基,蔡淑敏譯,<<屬靈的領導>>(台北:以琳,2004),頁16。

[5] 趙鏞基,<<信心的能量>>,頁68。

[6] <<和合本>>的艱難,在<<新譯本>>作苦難,NIV作tribulations。

[7] 趙鏞基,<<第四度空間>>,頁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