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誕詩歌欣賞―回應救主誕生

年份: 2010前

作者: 譚子舜

選自證主出版社《恩頌聖歌》第156首

Paul Wigmore所寫的這首《回應救主誕生》(No Frightened Shepherds Now)正好說明基督教崇拜的兩個重要議題:「聖像」(icons)與「紀念」(remember)。

 

聖像:真理的窗戶

每年聖誕,在教會或教會學校長大的小孩子,一定會見到「聖景」的佈置或圖像,甚至我們恩福堂的兒童部也曾多次幫助小朋友們穿上戲服,扮演約瑟、馬利亞、牧羊人、甚至嬰孩耶穌等「聖景」角色。但是原來在教會歷史中,有些先賢曾極力禁止教會製造任何聖像,(註1)[1]以免信徒落入偶像崇拜中,(註2)[2]不過又有些支持使用聖像的教會領袖指出「敬拜聖像」(adoration)當然違反聖經教導,但是「尊奉聖像」(veneration)郤是可以接受的。況且,對大部份凡夫俗子而言,有形有體的「聖像」的確能幫助他們認識和深化聖經的真理,如是者「聖像」就好像一扇窗戶,讓人窺見那抽象的真理。

在《回應救主誕生》的歌詞中,「聖景」不是缺席,只是詩人望穿這些「聖景」,因此他能分享到當年牧羊人的驚喜;亦彷彿真的聽到天使的歌聲、見到救主活現眼前!好像其他優秀的電影或戲劇一樣,我們當然知道演戲與現實有别,但是我們的感情和思緒仍然隨著劇情而起伏,這可謂「戲假情真」罷!或許,當我們今年再唱聖誕歌之際,我們都應該效法詩人,投入聖誕的劇情中;讓遠方博士奉獻的心志也挑戰並模塑我們,好叫我們也懂得付重價、真誠地將心獻主。

 

紀念:讓昨天鮮活於今天

此歌引起的第二個重要討論是有關「紀念」的課題。在基督教崇拜中,「紀念」不單純是指對過往事實的存記和重述;更重要是「紀念」把那歷史事件的意義延伸到現在,從而讓過去的昨天對當下的今日發揮應有的影響力。

誠然,如詩人以四個「沒有」(No)來作為四節詩詞的開始,他要指出天使在曠野向牧羊人顯現、馬利亞被迫在馬槽產子、東方博士追隨景星指引尋找耶穌……這些都是可一不可再的歷史事件。雖然如此,歷史並沒有與現在割裂。對詩人而言,這些聖誕事蹟絕不是哄小朋友入睡的童話,或只是供信徒在每年聖誕節拿出來講講的傳說而矣;它們就像他自己的過往一樣,正不斷地影響著他今天的基督徒生命:當中他因為神的作為而感驚喜,他學習以信心去看身邊事物,體會盡力敬拜神的必須性、全然向上主奉獻等等。

弟兄姊妹,讓我們也學習常常紀念神,好叫我們在今天更深地知道神的信實,因為歷史已一次又一次地驗證祂的話語從不落空:彌賽亞真的曾介入人類歷史中,並且成就了救恩。既然神真的如舊約應許所言,於二千多年前誕降人間,我們便更能肯定祂必會於將來第二次再臨地上!

(原文刊於播道會恩福堂2008年12月雙月刊)

 



[1] 歷史上稱為「反聖像運動」(Iconoclastic Movement)。

[2]十誡的第二誡便是禁止人為神雕刻任何偶像,也不可為神作成甚麼形像(參出埃及記二十: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