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不變中的萬變

年份: 2010前

作者: 羅美珍

驀然回首,我在播道兒童之家的工作不知不覺已經10年了。這10年間,見證著香港福利制度的改革和日趨複雜的家庭問題。留在腦海裏最深刻仍是一張張孩子的笑臉,一些片斷,印象猶新:

「我快要做阿媽了,現在已經有5個月身孕,我可以回來探你們嗎?」曉華當年只有20歲,還沒有正式結婚。電話筒傳來的聲調很親切,像是回娘家報喜般。

「我已經找到真愛了,我決定跟他結婚。我很累了,不想再玩,你可以做我的主婚人嗎?」Katie那年還不過20歲。

「我從小就向天父求一個家,直至我離開了兒童之家,過了一段黑暗的日子,才發現我其實曾經擁過……」當年綺雯千方百計要離開兒童之家,就是為了一點自由,後來因藏毒,判入戒毒中心,今天已經悔改,受洗加入教會。

「新年快樂,今年是我第一次派利是。」敏通不是我任內培育的孩子,但見他衣錦還鄉,派利是給院內所有孩子,我心裏非常感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建立人的工作,是一條漫長征途。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付上的心血,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好不容易才見到一點收成。

每個孩子當年都有許多精采往事,我至今仍歷歷在目。已為人母的曉華當初個性反叛,而且我行我素。為了出席鄭伊健演唱會,她曾爬牆偷走;也因一些小衝突坐在天台圍欄,吵著要自殺,惹來警員、警車蜂擁而至,為了她,我半夜三更到警局報案,更被警長教誨一頓。

戀愛大過天的Katie,整天嚷著要談戀愛,彷彿生存就是為了戀愛。導師們經常與她一起坐愛情過山車,陪伴她起起跌跌面對失戀、單戀、暗戀……今天,她總算在感情路上安頓下來。

綺雯是我第一個親手收納的孩子,為了自由,她竭力做好本份,無非為了換取儘早離開兒童之家,兜兜轉轉就是為了尋找一個可以安竭的家,和一份失落了的親情,今天,她終於找到了真正自由的意義。

這裡還有許多數之不盡的感人故事。

 

獨有真理不變

在10年的兒童及青少年工作生涯裏,我深深體會到培育孩子是沒有一定模式,更沒有金科玉律,但孩子卻有愛、接納、成長、分享和關懷的共同需要。

每個生命都是神獨特的創造,孩子們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經歷,有其獨特的行為模式。但我卻知道神的說話沒有改變,它仍帶來能力,成為了孩子路上的光,也是同工腳前的燈。記得某次晚禱會中,孩子分享導師曾教過的「聖靈會指引我們人生路」的經文(約十六:13, 羅八26-27),並說正因這經上的話,學習在困境中倚靠神。原來即使世界變幻萬測,神的道依然有效。

 

變化—改變不了

真理不變,教導手法卻要與時並進。隨著都市化發展,後現代思潮、意識形態轉變帶來的衝擊,主流文化和價值觀都跟往不同了。以往講求追隨權威,今天卻講求平權;以往社會價值觀念偏向單一標準化,現在卻講求多元化;人與人的關係也由重視謙讓,變為講求權益。這些觀念的轉變,也間接令導師與孩子的關係也起了微妙的變化,導師們必須如聖經教導那樣「心意更新變化」,不能再單以長輩自居,反而需要學習年青一代的朋輩相處手法,或者這就是「道成肉身」的具體演譯了。

而電腦和互聯網的普及化,兒童及青少年對感觀刺激的需求也越來越重視。我們的工作手法也需隨之調整,最明顯的,莫過於由以往青少年嚮往參與講求分享及交流的夏令營,變為現今舉辦著重經歷和剌激的歷奇營;以往的教導摸式著重傳授,今天卻著重體驗;以往的相交模式以團契小組為主,今天卻以虛擬網絡,如blog、facebook等交流;以往人與人會以書信、電話、書纖等交往,今天卻以email、msn、sms等通訊,就是手提電話功能的提升,也成為了導師們教導孩子的挑戰,稍一不慎,「教導」的片斷便在網上流傳,不能不處處警覺、步步為營。

 

管理文化之新挑戰

香港福利制度緊隨回歸祖國和公民意識提升下,也靜靜起變革。市民視福利為權利,福利機構的運作要提升透明度,接受問責。從前講求細水長流的生命培育工作,今天卻要面對效率和效用的挑戰。我們不斷要回應外界問責的訴求,同時亦要經常保持服務達至最佳的成本效益。

在這股洪流下,我們除了應付孩子的身體、情緒、靈性等牧養和輔導工作外,更加要騰出大量時間和資源,應付社會署的文件紀錄工作。同時,在問責制的要求下,我們要訂定繁鎖的服務指引,人事管理制度也漸趨嚴謹。我們期望在不能避免的人事衝突上,不失基督的愛心,並在真理中成長,繼續發揮團隊合一的精神。

 

牧養模式的大考驗及寄養家庭

以往在這裏的孩子一住便是十年八載,導師與孩子的感情可以慢慢滋長,耐心培養。自90年代時期,小型兒童之家興起,香港小學轉為全日制,入住本院的孩子也趨向年青化,年期也縮短至兩年起三年止。這意味著我們與孩子生活的時間也大為縮短。同時,在服務商品化下令人際關係變成利益為先,孩子甚至他們的家人,成為了我們的「顧客」。導師的指導之認受性備受考驗。因此,今天兒家之牧養工作被要求「快、靚、正」;手法也要講求多元化及與時並進。面對這些衝擊,如何在短短兩三年間,以生命影響生命,曾是不少同事的困惑,也需要祈求天上來的智慧方能應變。

 

結論

播道兒童之家的工作,在考驗與恩典裏成長,正以不變真理面對萬變的世界。正所謂「新瓶舊酒」,我們需要不斷找尋新瓶包裝舊酒,讓社會更多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能分享這救恩的杯,並培養有承擔的新一代。求主賜予我們智慧,讓我們馴良如鴿子,卻靈巧像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