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顧念生命、影響生命

年份: 2015

作者: 鄭愛琴校長

最近看了基督教週報中的一篇文章(1),作者麥基恩醫生分享對「教牧同工精神健康」的關注,他指出教牧要在工作和生活間取得平衡,免得他們在忙碌的事奉中「身心耗盡」。這篇文章讓我想念起與我一同事奉的一班幼教老師,雖然我們和牧師工作性質不同,但同樣是為神每天去做生命建立的事工。在教會,牧者就是餵養我們的人;在幼兒學校,老師就成了餵養兒童的人。我們又有否顧及她們的心靈健康呢?

        畢業後,我曾經當上幼教老師多年,現在是幼兒學校的校長。但無論是那一個角色,我都認為一位好的基督徒老師應要持守教育的使命,讓幼兒在學習關鍵期奠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更要盡心竭力讓幼兒認識主耶穌,以基督徒的生命教養他們。

        近年學前教育經驗前所未有的改革,學券計劃、學校自評及外評、及免費幼稚園教育等等議題,讓我們一班幼教同工經歷一段無形的革命。政策下催迫每位學前教育的工作者邁向完善,學校需要持續地提升質素。於是老師們都要不停進修;有的同事完成整天的教學工作後,每星期需要返兩至三晚的課程,回家後除了處理教案教具、反思等教學文件,還要應付考試、交功課。我們的一班老師要兼顧家庭、工作、進修及教會事奉, 大家都疲於奔命。 雖然如此,我們仍每天告訴自己,要透過不斷自評、優化、 改善,將最好的給予幼兒;亦要用最溫暖燦爛的笑容和擁抱,潤澤他們的生命。作為校長,內心常想,怎樣可以讓同工在其中取得生命的平衡呢?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當老師撒種後,每天見證幼兒的生命成長,他們以純真的心回應天父的教導,從他們生命流露出小小基督徒的樣式,便是我們動力的來源。幼兒在學校每天唱詩歌、聽聖經故事、祈禱,老師又會教導當小朋友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可以向天父祈禱。幼兒對天父的信心單純又可愛,記得有一次老師問一位幼兒:「你媽媽的病好了嗎?」她帶着喜悅又充滿信心的笑容回答:「媽媽病好了,因為我為她祈禱呀!」她的家長不是基督徒,但孩子的一句簡單回答,表示信心的果子已落在她的心中。

            同時,神亦讓我們一班老師,藉着愛心彼此守望支持。還記得前一陣外評的日子,教育局派出兩名外評人員到校作出約三天的評核,過程老師的壓力十分大。但「我的恩典是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這經文給我們很大的鼓舞。原來我們的軟弱竟成了神祝福的渠道。在外評前,我們都自發地圍作一團懇切祈禱。當我們走到疲乏無助時,信仰就會成為出路,同樣亦成為每天的倚靠。神的福音是給萬國萬民的,無論何人,神都樂意施恩。信仰不單成為我們的生活支柱,還能成為自己和別人的祝福。

         播道會推行社會服務,秉持着「見證基督大愛,關顧全人需要;實踐基督使命,廣傳得救福音」的宣言來服務社區。 雖然我們並不是每天向別人傳講福音,但我們相信美好的見證和最好的講章同樣有力量!惟願我們每天積極靠神,學像耶穌,見證基督,以生命影響生命。

 

註(1)  基督教週報:第 2635 期(2015 年 2 月 22 日):「教牧同工退修會--寧靜致遠,靜中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