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平安夜〉:紛亂中的平安和盼望

年份: 2011

作者: 心呈

每當唱頌「平安夜,聖善夜……」的時候,總使人感到平靜安詳,但二千多年前主耶穌降生的情景又如何呢?其實並不平安。在羅馬的管治下,猶太人一直承受政治、文化和宗教的衝擊,社會貧富懸殊,權貴的欺壓,人心慌亂,報名上冊亦成為擾民的政策。約瑟和身孕已重的馬利亞長途跋涉回鄉,途中又找不到客店(路二1-7),可謂狼狽之極。就在這時,那應許的君王勝過周遭環境的不安,降生在卑微的馬槽,「靜享天賜安眠」("sleep in heavenly peace"直譯就是「在屬天平安中憩睡」)。在紛亂的世代中,這份平安誠然是從上而來,正應驗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父、永在的神、和平的君。祂的政權和平安必加增無窮……」(賽九6-7)。


對於今天的信徒,我們又如何體會「天賜平安」?每年聖誕節,許多教會、基督教學校也會排練以「聖景」為題的話劇,舉行崇拜記念主耶穌的降生,我們又是否止於「記念」遠古發生的事蹟,與當代又怎樣生發關係?猶太人與初期信徒對「記念」的理解,並不單在於頭腦上的記憶,而是透過在崇拜中重複的禮儀行動重述歷史(not only by thinking but by doing),把過去的事件帶進當代(bring the past into the contemporary time),並且在新的領受中更新信仰。其實許多聖詩的詩詞作者也巧妙地運用動詞的「現在時式」(present tense),帶領歌者經歷過去與現在匯合於「此刻」崇拜的時空中。

〈平安夜〉的首句"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如果以歷史背景而言,似乎是不尋常的平靜,但詩詞作者Joseph Mohr卻幫助我們定睛在小聖嬰的身上,祂是奇妙,祂的降生使世界驚訝,無人能想像全能的神竟成為人,君王取奴僕的形象(腓二6-7),親經歷人生,與人同行。而第二、三節詩詞描述天軍向牧羊人報佳音的情景,牧羊人在當時是貧窮的階層,生計往往受環境和大自然的影響,極不安穩,在惶恐中聽到好訊息:「你們不要懼怕。」(路二10)對他們而言,實是很大的安慰。正如以賽亞書九章2節宣告:「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他們在應許中久盼救贖來臨,"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救主今夜降生。)正邀請今天凡相信的加入天軍和牧羊人的行列一起獻上讚美:哈利路亞!「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這表明主耶穌就是「以馬內利」與人同在的神(賽七14),祂就是真光,驅散黑暗,賜人盼望。

今天不論你所處的是何境況,主要降臨,你是否已為祂預備地方?如同古時,即使世局如何動蕩,人心如何不安,祂必帶來非世界所能給予的平安。來敬拜道成肉身的主,在崇拜中重申得贖子民的身份,我們已親經歷祂豐盛的恩典,並把握今天為主作見證,傳揚福音,使萬民得蒙救恩,享主賜新生命、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