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人物專訪—服務使用者篇

年份: 2017

蘇森紀念幼兒園是本會第一所幼兒園,當時座落在新界屯門山景邨景樂樓地下;於1986年開辦,及後因社區老化,適齡學童人數減少而於2009年停辦。
該校在屯門區辦校超過二十多年,曾入讀的學生多達數百人,當中有不少仍然和老師及校長保持聯繫。在2017年5月的一過星期六,就有兩位姊妹—蘇森紀念幼兒園的畢業生前來茵怡幼兒學校探訪前任校長蘇綺湄校長和梅漫瑩老師。

 

受訪人物
芷羚(羚),姊姊 — 1998年畢業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畢業生,現於出版社當編輯一職;
芷晴(晴),妹妹 — 2002年畢業生,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黃克競分校)酒店及餐飲業管理學系畢業,現在小學當教學助理一職。

問:對幼兒園的印象是…學習地方?見小朋友的地方?遊玩的地方?
羚:記得幼兒園除了是學習的地方外,還是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玩的地方,十分愉快。
晴:我對幼兒園的印象是學習也是遊玩的地方。因為那時候年紀還小,沒有煩惱、沒有壓力。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有小朋友的地方就是遊玩的地方。就算是學習,也是大家一起愉快地學習。

問:對幼兒園的記憶最深的是那個人及那件事?
羚:記憶最深的是梅老師*,在幼兒園時十分照顧我。就算我畢業後,直到現在仍然與我和家人聯絡。而最深刻的事情是有一次表演,是按着「男兒當自強」一曲,拿着旗幟按音樂表演。由於是上台表演,台下有眾多觀眾,我感到緊張,得到梅老師的鼓勵和支持,才令我增加信心站在台上表演;而且在台上有其他小朋友和我一起演出,並不感孤單,因此最後亦成功完成演出。我感到十分高興之外亦增強自信心,因為是我在該年紀首次面對這麼多觀眾表演。
(*編者按:梅漫瑩老師現於本會茵怡幼兒學校服務)

晴:對幼兒園記憶最深的人是梅老師。直到現在,依然保持聯絡,關心我們的近況。而我記憶最深的事是參觀嘉道理農場。從小我就比較莽撞,記得那次是我第一次看見豬隻,心急想伸手摸一摸,不料忽略了眼前的豬欄,把它推倒了,整個人也跌倒在地上。因為這件事,家人現在還一直開我玩笑呢!

 

問:對老師及蘇校長的印象是…
羚:很用心照顧我以及很疼惜我和妹妹,因此與幼兒園的老師和蘇校長仍維持良好的師生關係,並沒有因畢業而斷絕聯絡。
晴:記憶中,老師和蘇校長都很疼惜和照顧我們一眾學生。幼兒園是我人生中度過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問:幼兒園的歲月對個人日後有何影響?
羚:現在對幼兒園的記憶不是十分清晰,但記得沒有不快樂的事情,在幼兒園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由於當年就讀幼兒園時年紀尚小,因此並沒有對幼兒園的基督教信仰有太多認識。直到升上中學後,由於該校也是基督教學校,才對基督教有多點認識。現在回想起來,相信幼兒園本着耶穌愛人的宗旨,每位老師以及蘇校長對學生包括我在內,以愛用心的教導及照顧,教導我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如與朋友相親相愛、尊重他人等,令我在校園內感受到愛。而這份「愛」,相信對於仍處於小孩階段的我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幼兒園的歲月對我的成長均有莫大的幫助,如在與其他同學相處時,懂得如何愛護及尊重別人,令我在小學及中學結交不少好朋友。尤其在中學,記得在會考那一年,壓力非常大,若不是有一班好友的鼓勵及家人的支持,我也不能夠順利完成那次會考。

晴:幼兒園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課。就讀幼兒園時,本着耶穌基督的精神,學會分享、學會包容,是我最大的得着。因為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使我培養了開朗的個性,有助我更快適應新的環境,認識新朋友。

 

問:對當年的老師/校長,有何話想說?
羚:衷心感謝當年老師和蘇校長的悉心栽培及照顧。因為幼兒園是每個人最初上學的地方,是建立個人性格、價值觀等的關鍵時期,對日後個人成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而當年在幼兒園學習很愉快,與其他小朋友相處融洽,得到老師、校長的全方位照顧,以致對我日後適應及融入校園的生活有莫大幫助。
晴:幼兒園是我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三年時間足夠影響一個人,感激當初在幼兒園時的悉心教導及照顧,令我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就算畢業多年,也依然不會忘記當初對我們的栽培與關懷,是如今影響我個人成長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