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文章分享

文章搜尋

 
按牧心聲:四點心聲
前言
首先分享少許個人事奉歷程:我於1990年信主,1995年接受水禮,在山福堂學習、成長及事奉,2005年進入神學院,畢業後先在恩福堂普通話部事奉,不久又回到山福堂成為傳道同工。

感恩與立志
感謝上帝的愛!讓小僕今日可以分享按牧述志,及過往蒙召的經歷。
感謝主耶穌,我在1986年有機會到英國倫敦進修會計,由同學邀請返當地團契,在1986年5月2日晚上在團契悔改接受主耶穌為救主;並在1987年12月13日接受水禮加入筲箕灣潮語浸信會為會友。
1997年暑假……

按牧心志:按神的心意事奉
可以蒙恩得救是神給我莫大的恩典,可以蒙神呼召,全時間服侍神是恩典中的恩典。感謝神拯救我、醫治我、使用我!
我初信的時候,參加冬令會,當結束時,牧師問有否弟兄姊妹願意服侍神,我想:神這麼好,當然要服侍祂了,就懷着這單純的心,站起來,走到台前。牧師禱告完,再跟我傾談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蒙召,是全時間服侍神。我當時想:我甚麼也不知道,怎樣服侍呢?雖然我不知道,不過神已經知道。感謝神悅納我這單純的心,之後一步一步的帶領我,人生路上又越過高山又越過低谷,神不離不棄的看顧、引導,用祂無比的愛來感動、溶化我這個不懂愛的人,將我剛硬的心,變成柔軟。

按牧述志:變與不變
一.我的心情:戰兢的心與平常的心
  面對按牧禮,這段日子我心情非常矛盾。一方面,成為牧師帶來更多事奉機遇,但亦要承擔更多責任。按牧印證神透過群體給予我機會,是一份福氣,但亦自覺不配,因深知自己仍有很多不足和軟弱,所以言行要更加謹慎,責任加增及自覺種種不配,令我帶着戰戰兢兢的心情面對按牧。

按牧典禮
由播道會總會主辦,於本年五月二十三日(主日)下午三時十五分,假恩福堂舉行按立牧師典禮,是次按牧禮同時按立四位傳道:羅旭生傳道(山福堂)、杜紹平傳道(恩福馬鞍山堂)、潘細寶傳道(恩福堂)、陳嘉信傳道(恩福馬鞍山堂)。是次按牧禮是年多以來首次可以實體舉行,雖仍受入場人數限制,但會友及親友們熱烈參與,現場遍佈一片喜慶洋洋的氣氛。

《總幹事心語》—— 當你疲乏無力時
多年前,我在加拿大牧會,每週主日崇拜後都設有午間愛筵,然後舉行主日學。有一次聚會人數特別多,食物很快就吃光了,那天我就餓著肚子教主日學。

憲制小組的使命
由於稅務及銀行條例等要求,總會自2017年以來都希望能盡快修訂本會章程,故成立了「憲制小組」,現時憲制小組的成員有:
郭文池牧師(召集人)、羅錫堅牧師、陳卓然先生、符致鍇律師、蘇振豪先生、連達鵬博士、姚潤平先生及協助我們的外會律師冼秉浩先生。

從宗派發展的角度看播道會憲制檢討小組的事奉
七十年前的香港,是顛沛離亂的年代,內地政權易手,各界人士移居香港,播道宗派的幾間堂會也在這裏立足。

從會計角度推動播道會各堂會及機構獨立註冊的重要性
香港基督教播道會聯會(以下簡稱為「聯會」),是一間在香港公司註冊處以有限公司名義獨立註冊的法人機構,享有香港稅務局稅務條例88條所認可的慈善團體資格,故此聯會的收入及盈餘是不需要繳納稅項,而奉獻給聯會的個人或團體都可以在繳納個人薪俸稅及利得稅上享有稅務抵扣安排。故此可以説,無論是聯會或奉獻的個人及團體,某程度上在享用社會資源,有責任向社會披露其運作合宜。

雙管齊下——教會是甚麼?
「教會」的希臘文是「被選召出來」的意思,就是一群蒙神從世界中呼召出來,成為在基督裏有神的新生命的人。從廣義來說,「教會」不是一座建築物,乃是一群有主生命的人所聚集而成。狹義而言,「教會」是指在同一個地方聚集,一同敬拜神的肢體,也可以稱為地方教會。

註冊雖獨立,見證仍合一
何謂「聯會」
認識「聯會」,須從「總會」的歷史年度開始講。
感謝神,美瑞丹教會(其後稱為「美國播道會」)於一八八四年成立,一八八八年差派丹麥裔宣教士寬夸倫牧師來華傳揚福音,建立教會。一九三一年,中西同工均覺,為要體現本會廣傳福音之一貫精神與目標,故決定將名稱訂為「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而聯合的機構當年則稱為「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

不必要的等待——從行政的角度看堂會註冊
我以為行政工作的目的,是要透過清晰有效的程序,藉有效的聯繫及溝通,能共同快速達成工作目標。
一個組織要在社會上有效運作,必須讓社會人士隨時知道它「當時」的正式代表是誰、怎樣的決定是有效(一般是會議結果)、何人簽署的文件具法律效力……才能順利運作及進行任何形式的交易,我們稱為「法人團體」(好像一個人,具備了獨一無二的法定身份)。因此,政府就設立有公信力的註冊組織,讓不同的團體透過「註冊」,處理上述「法人團體」的登記及查冊需要。

《總幹事心語》—— 香港人需要耶穌
跟據去年十月的統計,香港人的「開心指數」很低,45%有抑鬱情緒,而12至18歲的「開心指數」更明顯比以前下跌。近月報導有關5歲孩童被虐殺,及財困商人殺妻和自殺的案件,更令人感受到情況的嚴峻。

成為活出有愛的群體
「其實香港現今各方面很好、很自由,經濟繁榮,教會可以自由傳道…,他們還想追求哪些生活模式呢?」
「如果我響應罷工,機構批准嗎?如果不批准,我就自己請假一天…」
「為甚麼他信主那麼多年,還會這樣鼓勵其他信徒作選擇取向,真有失風範…」

一個幫助孩子復和的故事
兩年前,學校社工跟我說,有幾位高小同學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鬧翻起來。
我於是吩咐社工,約了幾位可愛的同學到會議室來。同學踏進會議室、坐下來之後,我感到他們十分緊張、表情繃緊、坐姿不安。我劈頭一句便問他們說:「校長想請你們吃甜筒雪糕,請問你們想吃甚麼味道的雪糕呢?」

顏色繽紛中的彼此相愛
這兩三年不單只香港,整個世界都發生很多事。除了修例事件,還有疫情,而這些事也不見得短期之內會完結。

不要與要
月報編委於討論2021年5月份的主題時,建議用「顏色繽紛中的彼此相愛」為主題,是因為我們都看到了打從2019年中至2021年初的近兩年裏,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十分艱難的日子裏,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一道人為的阻隔牆,設下了距離,極端一些就是對立與撕裂。這個艱難境況,實在叫人感到苦澀和憂傷,求主憐憫與幫助!

祂是我們的和平
在過去的一段日子,無論是你個人的經歷或是朋友的,總會聽到有人為一些事情有不同意見而鬧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或避而不談。昔日,那些可以有空間理性討論,對事不對人的情境似乎銳減了。這種現象出現於家庭、職場甚或教會。

《總幹事心語》—— 完美的恩典
一件難忘的童年往事。小學四年級時,十個男孩子被抓進校長室接受「打手板」的體罰。不知道為甚麼,我竟然是其中一個!奇怪的事發生了,校長用尺子打了九個孩子的手,輪到最後的我時,竟然停下來,沒有罰我,就打發我們離開。

於不同困難裏仍要彼此相愛
記得於恩福元朗堂開堂前,筆者曾於元朗某家教會講道,題為「相處之道」,經文主要圍繞着羅馬書第十四章。論到吃祭過偶像之物時,由於會眾持不同觀點,保羅就回應,「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十四1)可見聖經是重視肢體間的關係和屬靈生命的建立。這原則也可應用在今天的香港教會,當弟兄姊妹持不同政治立場時,我們也要存有愛和彼此的尊重,不要忘記雅各提醒:每一位弟兄姊妹皆有着上帝的形像,我們不應加以咒詛(雅三9)。